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問題還需更多和更長時間實際路面運營情況的檢驗。透水混凝土孔隙阻塞、孔隙率下降問題一直是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缺陷,涉及交通管理、日常維護、交通流量特點以及路面材料自身品質等多個方面,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但可以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孔隙阻塞,延長透水混凝土路面功能性的壽命,簡要闡述如下:
(1)采用花崗巖、玄武巖等耐磨性非常強的堅硬碎石作為多孔層粗骨料,礦物活性超細粉或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對混凝土的改性作用均使混凝土的耐磨性大大提高,在車輪磨耗作用下磨耗量非常小,產生的粉塵和堆積顆粒很少;同時透水混凝土粗骨料與膠結層緊密粘結,膠結層與粗骨料難以相互脫離而被車輪壓入粗大孔隙中,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透水混凝土材料表面自身脫落物阻塞孔隙。
(2)借鑒國外經(jīng)驗,透水混凝土路面一般應用在車輛高速通行路段,設計行車速度_>60km/h,禁止車輛在該路段停留,減少產生路面堆積物填充路面孔隙和油污污染路面的幾率。公路隧道內禁止車輛停留并要求快速通行,車輛或外界環(huán)境帶入雜質堆積于隧道路面的幾率相對一般路段較低,適于鋪筑透水混凝土路面。
(3)加強交通管理,要求貨車,尤其是運煤車、渣土車等封閉車廂,車身清潔,不散落細小顆粒物。對于以貨運(如運煤、運砂石)為主的交通要道,又難于達到封閉貨車要求,一般不考慮鋪筑透水混凝土路面。
(4)加強透水混凝土路面路段日常清潔工作,避免粗大堆積物在車輪反復碾壓過程中逐漸細化為微小顆粒物或粉塵,阻塞孔隙,特別對公路隧道等空氣流通不暢的路段尤其重要。
(5)定期檢查透水混凝土路面狀態(tài),若開始出現(xiàn)路面孔隙阻塞,應及時用高壓水清掃機沖刷路面,重新疏通孔隙,保持其孔隙率和路面宏觀抗滑構造。路面孔隙內阻塞物一旦固結過死,阻塞深度過大,恢復措施開展起來難度加大、沖刷力過大導致透水混凝土材料損傷、維護成本高昂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應遵循的原則是預防為主,一旦孔隙開始阻塞,應盡早維護。結合路面交通狀況,積累經(jīng)驗,建立定期清潔與高壓水沖刷維護制度,保障和及時恢復透水混凝土路面抗滑、透水與降噪功能。